本文作者:admin

宝鸡峡在线_宝鸡峡水利枢纽资料

admin 2020-11-20 46
宝鸡峡在线_宝鸡峡水利枢纽资料摘要: 渭河的水系构成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流经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一般以西源为正源,即渭河发源于鸟鼠山。有二源:...

渭河的水系构成 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流经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一般以西源为正源,即渭河发源于鸟鼠山。有二源:南源清源河,源于渭源县西南豁豁山,汇集山区众多支流,为常年爱河流,长30多公里,东北流至渭源县清源镇与西源合;西源名禹河,源于渭源县西鸟鼠山,河流短小,为间歇爱河流,东流与西源合后始称渭河。东流过陇西县。再东南流入武山县,南岸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汇入,再东流入甘谷县,北岸有散渡河注入,至天水市又有葫芦河由北岸注入,精河由西来汇,再东汇牛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9666666头河。过小陇山,入陕西省境。 其中:在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发源于定西市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 ,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渭源县、陇西县后,于鸭儿峡注入天水。境内集水面积10241.78平方千米,占渭河总面积134767平方千米的7.6%,年输沙量5044万吨,境内侵蚀模数5100吨评方千米。 在天水市境内,渭河干流流经武山县、甘谷县和麦积区两县一区,全长270公里。 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陕西境内为53.8亿立方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秦岭北坡的径流模数较高,为9~15公升/秒·平方公里,而白土原区的径流模数只有0.8~2.2公升/秒·平方公里,仅千河径流模数较高,千阳站为4.66公升/秒·平方公里。渭河干流的径流模数为2.5~3.7公升/秒·平方公里,其中魏家堡、咸阳站较高,是由于支流加入造成。  从径流深等值线图上可清楚地看到,秦岭北坡的径流深随山地高程升高而增加,由低于100毫米到高于600毫米,最高中心在太白山及南五台山。渭河冲积平原十分平坦,水利化程度很高,属于低产流区。 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多年变化分区河流测站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年径流量变差系数最大年径流量最小年径流量最大年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          立米/秒年份立米/秒年份  渭 河 干 流 渭河 林家村 30661 0.35 154 1964 31.0 1972 5.0 渭河 咸阳 46827 0.30 353 1964 65.5 1972 5.4 渭河 华县 106498 0.37 593 1964 98.0 1972 6.0   千河 千阳 2935 0.45 31.0 1964 7.73 1969 4.0 北 岸 支 流 漆水河 龙岩寺 1125 0.60 6.70 1964 1.22 1966 5.5 漆水 耀县 797 0.45 3.80 1954 0.97 1957 4.2 沮水 苏家店 840 0.60 2.36 1964 0.41 1960 5.9 南 岸 支 流 石头河 斜峪关 686 0.30 23.4 1964 7.73 1969 3.0 黑河 黑峪口 1481 0.40 38.3 1964 10.3 1969 3.9 沣河 秦渡镇 566 0.4 16.5 1964 4.13 1969 3.9 灞河 马渡王 1601 0.35 33.2 1964 10.1 1966 3.3 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南部小,北部大,即渭河南岸秦岭山地年径流量丰富而年际变化小;北岸白土区年径流小而年际变化大。年径流的变差系数,秦岭北坡一般为0.30~0.40,其中石头河、清姜河等仅为0.30,黑河、涝河及沣河等为0.40,再往东的大峪河、石砭峪河等又减少到0.35。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3.0~4.0,在秦岭北坡的分布情况与变差系数的分布相适应。白土塬区的变化最大,变差系数为0.45~0.60,最大年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4~6倍。渭河干流水量大,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变差系数0.30~0.35。 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干流以秋季流量最大,约占年径流的38%~40%,夏季占32.8%~34.2%,春季占17.7%~19.1%,冬季为8.3%~9.9%。南岸支流黑河及以西的河流,以夏季径流量大,秋季次之;黑河以东的河流则以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径流的比重较大,可占到21%~27.3%。北岸支流以千河径流的年内分布最不均匀,秋季径流占52.6%,夏季径流只占23.5%,春季径流也较低,为14.6%。漆水河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春季占23.2%,与夏季25.1%相近,冬季径流高达15.8%,比千河春季径流还高,其原因在于下垫面因素的影响。 渭河华县站平均每年向白河输送49200万吨泥沙,泥沙主要来自北岸的白土区,以泾河及渭河上游最甚。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900万吨泥沙(张家山站),占华县站输沙总量的62.8%,而流域面积只占华县站的40.6%。来自渭河上游的泥沙,林家村站每年20000万吨,占华县站年输沙量的40.6%,而流域面积只占华县站的28.8%。渭河南岸为秦岭土石山区,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很少,一般均在1.0公斤/立方米以下;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每平方公里数百吨。灞河流经白土区,其马渡王站含沙量为5.6公斤/立方米,年输沙模数为2110吨/平方公里。 渭河中下游泥沙特征表    集水面积 多年平均含沙量 多年平均 多年平均输     河流 测站     输沙量 沙模数(吨/ 资料年限 备注     (平方公里) (公斤/立方米)                 (万吨) 平方公里·年)     渭河 林家村 30661 63.7 16500 5380 1934~1937渭河干流             1944~1979   渭河 魏家堡 37006 43.9 16600 4490 1950~1979 渭河干流 渭河 咸阳 46827 31.1 16800 3590 1934~1979 渭河干流 渭河 临潼 97299 55.1 42900 4410 1961~1979 渭河干流 渭河 华县 106498 49.3 42300 3970 1935~1979 渭河干流             1939~1942   北洛河 头 25154 11 9590 3810 1950~1954 北岸支流             1957~1979   泾河 张家山 43216 148 28900 6690 1932~1979 北岸支流 漆水 耀县 797 51.6 161 2020 1960~1979 北岸支流 冶峪河 淳化 282 50.0 72.6 2570 1961~1979 北岸支流 漆水河 柴家嘴 3806 11.1 151 39.7 1956~1970 北岸支流 千河 千阳 2935 9.86 442 1510 1964~1979 北岸支流             1955~1961   清姜河 益门镇 219 0.66 9.47 432 1965~1979南岸支流 石头河 斜峪关 686 0.63 28.4 414 1957~1970南岸支流 黑河 黑峪口 1481 0.32 18.9 128 1956~1979 南岸支流 沣河 秦渡镇 566 0.38 9.47 167 1957~1979 南岸支流 灞河 马渡王 1601 5.81 312 1950 1955~1979 南岸支流 罗敷河 罗敷堡 122 0.49 1.83 155 1959~1969 南岸支流 渭河干流含沙量,由林家村(63.7公斤/立方米)、魏家堡(43.9公斤/立方米)至咸阳(31.1公斤/立方米)是逐渐减小的。其原因在于:首先是渭河出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后,河谷突然放开,河床比降大减,水流挟沙能力减小,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河槽内,使河水含沙量自然减小;其次是河段两岸支流的含沙量均较小,含沙量较大的北岸支流千河、漆水河也只有10~11公斤/立方米,使含沙量减小;还有是宝鸡峡引渭灌区,把部分泥沙带到灌区内,使含沙量减小。咸阳以下河流含沙量又急剧增加,临潼站达55公斤/立方米,华县站也有49.3公斤/立方米,主要原因在于泾河带来了大量泥沙,泾河张家山站含沙量高达148公斤/立方米。我们常使用的泾渭分明成语,系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 >>>>精品(肉文暖文)在线阅读<<<< 已变为泾河水浑,渭河水清了。 渭河及各支流输入中下游河段的泥沙,远远大于通过华县站输送给白河的泥沙,即每年还有大量泥沙沉积在中下游河槽内,主要原因在于三门峡水库提高了河流侵蚀基点。 渭河中下游降雨集中于7、8、9三个月,而且多大暴雨,洪水灾害较多。从实测资料看,渭河干流以1954年洪水最大,林家村水文站的最大洪峰流量为5030立方米/秒(1954年8月17日),咸阳站为7220立方米/秒(1954年8月18日),华县站为7660立方米/秒(1954年8月19日)。支流清姜河曾出现过504立方米/秒(益门镇1964年),千河冯家山1954年8月17日零时洪峰流量3960立方米/秒,石头河斜峪关1964年有1050立方米/秒,黑河黑峪口1980年有3040立方米/秒。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渭河宝鸡段,从公元1200年至1981年共发生过水灾22次,平均每35.5年一次,大洪灾年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同治六年(1867年)及民国10年(1921年)等。本区的洪水灾害常常是连荫雨形成的,1700~1949年的14次水灾,有雨情记载的10次,其中有5次(1811、1933、1922、1939、1949年)属此情况,而且历时长,范围广,与邻省同时发生。由于渭河滩坎较低,一般洪水均可漫滩淹没农田。河床摆动不定,据调查,保安滩河段,1898年到1962年的64年中,较大的变迁有7次,摆动幅度最大达5公里以上,有“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之说。1933年洪水淹没滩地及良田49.74万亩,危害及冲毁村庄181个。1954年洪水淹没总面积36.32万亩,冲毁村庄79个。 1981年8月,宝鸡市出现了特大洪水,千河、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通关河等均超出现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据统计,渭河干流魏家堡8月17~21日,平均流量为621~2540立方米/秒,一日最大洪量2.19亿立方米,为历年一日最大洪量的0.74倍,三日洪量5亿立方米,为历年三日最大洪量的0.82倍,7月日洪量为10亿立方米,为历年7日最大洪量的1.16倍。清姜河益门镇站,15~21日7天共出现5次洪峰,一日最大洪量1890万立方米,为历年一日最大洪量的0.93倍,三日最大洪量5110万立方米,为历年三日最大洪量的1.33倍,7日最大洪量8480万立方米,为历年7日最大洪量的1.69倍。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千河上游的段家峡水库,把千河436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削减为36立方米/秒,保护了陇县县城;下游的冯家山水库和王家崖水库,又把117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削减为309立方米/秒,并错峰58个小时;石头河鹦鸽嘴水文站136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被正在兴建中的石头河水库削减了2/3;漆水河好畤河水文站131立方米/秒洪峰,被羊毛湾水库所拦蓄。如果没有这些水库的拦洪削峰,渭河干流魏家堡站将出现648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将超过54年洪水578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而实际只出现了45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 1983年7月~10月,关中盆地连续降雨,发生大面积的内涝,受灾面积1144.8万亩,倒塌损坏房(窑)近58万间,死亡600余入。毁坏各种渠道174公里,各类建筑物735座。西安市区因排水工程系统不畅,北城河漫溢,东西大街水泥路面下陷断裂,造成部分地区电杆倒折、停水、停电和停产损失。 内涝危害最严重的明水出露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明水面积达1635900亩。大面积的明水分布有两个中心,一是周至、户县、兴平;二是二华夹槽(华县、华荫)。就其危害而言,渭北宝鸡峡、冯家山、泾惠、洛惠、交口抽渭等灌区,内涝较为严重,出现明水面积34.5万亩,占关中地区明水面积的21%。地下水埋深2米以上的渍涝面积,洛惠灌区占22.12%,交口抽渭占48.25%,泾惠灌区占4.66%。 关中盆地内涝的成因较为复杂,地质地貌是形成内涝的地形基础,降水、灌溉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巨厚的陆相沉积物,提供了河流、降水入渗的条件,在多雨年份,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大面积内涝区。

宝鸡峡管理局是个怎样的单位? 省水利厅下属处级单位

宝鸡春游去哪里玩 银洞峡,有山有水,不过现在没有到夏天,溪水不是很旺,有些小。从宝鸡火车站公交站点乘37路经11站抵达振华学院公交站,下车乘出租(原来是6元车费)抵达姜谭路10号银洞峡自然风景区。全程10公里约1小时 宝鸡峡,我去过两次,碧水环翠峰,很漂亮的,在峡石镇,坐车到火车站边上的汽车站,再转乘去峡石镇的车即可。

宝鸡峡的宝鸡峡历史 渭河流域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渭河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最早摇篮。早在6000年前,渭河流域就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河流中有丰富的水生物,河畔陆生生物亦非常丰富,中华民族祖先就选择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村定居,在这里开展了早期的农业活动,养殖家畜和渔猎作业。渭河以她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她的儿女。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先祖三皇都发祥于渭河流域,伏羲诞生在渭河上游的天水,炎帝起源于渭河中游的宝鸡(陈仓)地区,白帝则崛起于渭河下游的广大区域,华夏文明的摇篮就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渭河流域。在人类发展史上,渭河与古埃及的尼罗河,古印度的恒河,古巴比伦的阿拉伯河一样,是人类最早的乐园。“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形象地说明了渭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和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强大基地。炎、白、周、秦、汉、隋、唐等8个王朝凭借渭水之利,在此建都千余年之久,使中国在全球工业革命之前的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 引渭河之水灌溉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西汉成国渠到民国渭惠渠再到今天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无数先辈用勤劳的双手铸造了一座座丰碑式的水利工程,滋润着辽阔的关中大地,为陕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汉时期,以长安为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为全国之冠。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北抵北山,南界秦岭,面积有三万四千平方公里。这里土质肥沃,组织疏松,利于耕作。但年降雨量较少,一般只有六百毫米左右,且雨量分布极不平衡。从地区来说,西部雨量多于东部。季节分布也相差悬殊,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之交,冬春干旱,以致旱灾频仍。为了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汉武帝在关中大力兴修水利,利用流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及其支流泾、洛等河丰富的水源,大规模兴建引水灌溉工程,进行抗旱洗盐,形成了关中农田水利网。其中主要的引渭人工灌渠是惠泽关中一千多年的成国渠。 成国渠首见于《汉书·沟洫志》:而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是知成国渠、□渠可能修建于六辅、灵轵渠以后。《汉书·地理志》在右扶风郡县记载了成国渠道引水之源、起始与终到地点:成国渠首受渭,东北至上林入蒙笼(茏)渠。据此,汉武帝时开凿的成国渠从今眉县引渭水,东北流,穿过漆水河,至今兴平县境入蒙茏渠最后至皇家园林上林苑,灌溉今眉县、扶风、武功、兴平一带田地。 三国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卫臻又重新整修成国渠,并在汉代基础上向西扩展,自今宝鸡以东之千水开渠引水。《晋书·食货志》载:青龙元年,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泻卤之地三千余顷,国以充实焉。这是说修筑了两个水利工程,一是扩建汉成国渠,引汧水自陈仓到槐里;二是兴筑临晋陂,引洛水灌田。二渠灌田三千顷,增产丰收,使关中这个抗击蜀汉的基地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晋书·宣帝纪》所载基本相同:青龙一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从而把汉代的成国渠向西延伸了近百里地。这是成国渠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 西魏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又曾在武功县西筑六门堰,堰有六座闸门故名曰六门堰,以解决成国渠横跨漆水的工程难题。这一工程措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标志着古人在治水方略上的巨大创新。六门堰这一过沟建筑物其功能相当于今天的渠库结合工程,具有过沟和泄水的功能,是成国渠的咽喉工程。其中的堰用以连通过沟渠道,门用以排泻漆水 据现代学者的勘查,三国时的成国渠从现在陈仓区虢镇西北临河村附近引汧水,位置在宝鸡峡千河王家崖水库上游附近,经土家崖、冯家咀、李家崖、刘家崖村,然后绕虢镇南侧,又北曲至贾家崖,顺周原脚下向东延伸,与汉成国渠故道相接。这一段是曹魏时扩建,目的是西引汧水以增加成国渠水源,是今日宝鸡峡工程汧河以东渠道自历史上的首次创修。向西延长的这一部分相当现今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一部分,只是渠道位置较低,大致沿坡原底部而行。 唐朝时成国渠取得最大灌溉效益的时代。唐初即全面恢复了西汉时兴建的成国渠,引渭水灌田,对中游横绝漆水河谷西魏时兴修的六门堰,贞观年间(627-649)曾花大力气进行重修,且取得了成功。《长安志》曰:贞观中役九州夫匠,沉铁牛、铁剑以御魑魅,始就其功。其后各代屡有兴筑,使其功能逐渐增强。咸阳通十三年夏四月戊子,京兆府奏修六门堰毕,其渠合韦川、莫谷、香谷、武安四水,溉武功、兴平、咸阳、高陵等县田二万余顷,俗号渭白渠,言其利与泾白相上下,又曰成国渠。 成国渠在宋熙宁时有修复,只效益无法达到唐代水平。在元人李好文《长安志图》中明确说明为今废。因此,成国渠前后延续了将近1200多年,随着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和战乱,渭河流域的发展也日渐衰落,成国渠终于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在渭河宝鸡峡口修建现在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设想始于20世纪30年代。邵力之文:其时,德国人巴尔格建议在渭河宝鸡峡修筑水库,发电抽水,以溉高原之地,而导渭自此益为国人所注意。民国24年(1935)元月26日,国际联盟的专家考察了拟建的宝鸡峡水库工程,民国25年(1936)11月至第二年3月,白河水利委员会钻探队完成了对宝鸡峡拦河坝进行了地质勘探。民国35年(1946)12月作为国民政府治白顾问的美国专家也查勘了宝鸡峡水库坝址。民国36年(1947),国民政府计划修建第二渭惠渠即宝鸡峡灌溉工程,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搁置。 时隔十年,1956年陕西省开始筹划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1958年5月完成了初步设计。1958年12月20日,在渠首太寅村举行了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开工典礼。该工程由陕西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省渭河工程局负责施工,当时动员了12个县7万多民工组成10个指挥部分片分段包干。1959年2月水利部张含英副部长带队现场审批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决定将宝鸡峡大坝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大坝修到615米高程,先具备引水灌溉条件。第二期蓄水到636米高程,增加调蓄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原计划1959年月10月建成,但因工程艰巨,至到1962年春被迫停建时,经过几年的艰苦施工才完成部分重点工程及总土石方量的40%左右。直到1971年7月15日终于建成通水,实现了引水上原的宏伟理想。 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工程决定于1996年8月,1997年12月20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5年宝鸡峡在线_宝鸡峡水利枢纽资料9月26日,枢纽开始恢复蓄水。宝鸡峡加坝加闸工程即宝鸡峡水利枢纽全面发挥效益。

描述渭河的地形特征 渭河入陕境至林家村为上游,河长123.4公里,落差791米,平均比降1.81‰,其上段主要为白土高原沟壑区,河道川峡相间段;下段主要为秦陇山区,河流切入花岗闪长岩类基岩200米左右,形成宽仅五六十米、石壁峭立如拱门的石峡和峰峦耸接、山势陡逼宽一二百米的宝鸡峡。林家村至咸阳为中游,河长171公里,流域面积46856平方公里,落差224.4米,平均比降1.24‰,水流缓慢散乱,沙洲浅滩较多,河宽1500米~2000米,计入滩地可达4000米~5000米。魏家堡渭惠渠大坝以下110余公里河流南北摆动,变化频繁,群众亦有“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的民谚。咸阳至港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落差56米,平均比降0.28‰,咸阳至泾河口段属游荡分汊爱河道,主槽相对较稳定;泾河口至洛河口段,右岸较固定,左岸崩塌严重,唐时《三绝碑》距渭河7.5公里,现距河岸仅百余米;北洛河口以下河宽3000米~15000米,因受白河顶托易生倒灌,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渭河口以上河床淤积,抬高5米多,潼关卡口形成拦门沙,成为防汛心腹之患。

谁知道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是怎么划分的? 从宝鸡峡开始算,以渭河河道中心线划分,到宝成铁路大桥之后,沿宝成铁路经过铁路中心线一直到金陵河桥上,再从金陵河中心线向南到渭河中心线,再一次沿渭河向东. 大概的看起来,有些像个"几"字,这样划分之后,新建路向西过了铁路就是金台区,铁路桥东边就是渭滨区,中间包括经一路经二路新建路,一直延伸到金渭路,过金陵河桥之后,就是金台区。烟厂石油、斗鸡、七一七、卧龙寺,到南坡村为止,这一块儿是金台区。向南过渭河,就是渭滨区,东高新、文理学院、石坝河、火炬路、公园路、奖谭路、清姜路、高家村。 金台区、渭滨区和陈仓区的边界线很长,那就不好描述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shuangbaotai.net/sbt/14380.html发布于 2020-11-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兴趣知识网

阅读
分享